本文转自:嘉兴日报
“法育青蓝”结硕果
普法教育从课堂走向省级赛场
■记者 杨 薇
通讯员 汪宝成 陆 吉
本报讯 记者昨天从嘉兴市司法局了解到,在日前举行的浙江省中小学法治课教师微课比赛省级决赛中,来自海宁市鹃湖小学的法治课教师范嘉炜荣获小学组一等奖,平湖市行知中学的陈晓霞老师荣获初中组二等奖,海盐高级中学的王晓英老师荣获高中组二等奖。
本次大赛汇聚了全省法治教育的精英力量,来自全省各地的34名法治课教师围绕中小学法治教育核心内容,各展所长。他们精心设计课程,深入挖掘生动案例,巧妙运用多媒体手段,将法治知识以深入浅出、精彩纷呈的方式呈现,为现场带来了一场场知识与智慧交融的法治教育盛宴。
教育要从娃娃抓起,普法亦是如此。近年来,嘉兴紧紧围绕“法育青蓝”专项行动要求,将未成年人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中之重。通过广泛开展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,极大地增强了全市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储备,提升了他们的法治素养,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了坚实的法治保障。
一方面,嘉兴整合各方力量,提升校园普法合力方面,组建普法讲师团,深入校园开展“红船少年说法治”暑期夏令营等活动,并推出原创普法情景剧和短视频。比如去年,海宁市将一起真实案例改编拍摄普法微视频,进行全海宁市法治公益电影巡回放映,共巡映2184场,吸引近30万人次参与观看。多维度引导未成年人学习宪法法律知识,培育法律信仰。
另一方面,嘉兴锚定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需求,深耕“学法筑基”工程。依托“数智普法人”品牌,以科技赋能精准普法。比如桐乡以63名法治副校长为原型打造数字人矩阵,累计推送200余条定制化普法资讯;同时,创新制定《小学生法治素养基准》,开发智慧普法小程序,收录517道公民法治素养地方特色题库,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普法体系。为提升普法吸引力,嘉兴着力打造沉浸式普法场景,在嘉善歌斐颂巧克力小镇设立法治素养观测点,推出“普法小火车研学”“法字巧克力创意工坊”“云宝普吉吉集章打卡”等趣味项目,同步孵化同名普法IP及系列文创产品,让青少年在寓教于乐中筑牢法治根基。
股票融资50万一天利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