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50年,满洲正红旗出生一个孩子,名叫钮祜禄·和珅。家境并不宽裕,父亲只是个小官,还早早离世,生活一度靠亲戚接济。按大多数清代八旗子弟的轨迹,他最多也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官。但世界上总有些人,哪怕出牌顺序再差,也能摸出一手王炸。和珅在23岁前,只是个三等侍卫——就是那种在紫禁城门口站岗、见到官员喊一声“请”就行的角色。要想一步登天?做梦都不敢。
但人的格局不一样,命运的路就能走得不一样。天赋比努力更重要——和珅自小聪明至极,不光诗书通晓,还能四门外语:满语、汉语、蒙古语、藏语,样样拿得出手。在咸安宫官学里苦读,一门心思想着往上爬,但他清楚,科举再好,没门第没背景,最多蹭个八旗小厅官。 转机,就在1772年那一年里悄悄到来了。
其实所有命运的红灯绿灯,都藏在一次次微不足道的瞬间里。乾隆皇帝有天朝内训斥大臣——说了句文绉绉的古文:“虎兕出于柙,龟玉毁于椟中,是谁之过与?”厅堂上大臣尴尬得像被晾在冬天的鱼。没人能答上来。轮到和珅,他脱口一句古文大白话:“典守者不得辞其责。” 意思就是说:出事了,都是看守人失职。乾隆眼前一亮,这小子懂得多,还会来事。要的就是这块料。于是,把他从执勤小侍卫一提再提,直接送进了御前,成了自己的“贴身管家”。
这一步,彻底改变和珅命运。懂乾隆脾气、能揣摩皇上心思,比会写八股文,强十倍。表面上是答题,其实是提前布好一盘局。他春风得意,连升几级,三十不到就已位列权力金字塔。和珅到底靠的啥?有人天生情商高,最厉害的不是你有多能干,而是能在最高领导的心理生态链里站稳脚,他做全了。
乾隆晚年有个致命缺口:太孤独。儿子们没一个能让他放心,大臣敢提意见,自己还老觉得自己全对。和珅不是普通“孝心”官员——乾隆讲啥都鸦雀无声,只有他捧场到底,滴水不漏地哄好天子龙颜。乾隆说东,他打死不敢往西带一句。皇帝写了幅字,比春联还难看,他非要拿去“珍藏真迹”,转头再送回来,受宠若惊拍好马屁。外人都用“老实忠诚”干活,和珅反手就玩出了皇帝最需要的“情绪价值”。乾隆帝说什么,他都打气添彩。明知有些决策不靠谱,也从不多嘴,事事顺着领导的心情走。
凡是进宫办事的官员、写书递本子的大臣,全得先让和珅“优化”过一遍。大臣建议提的人和事,若和皇帝意思不符,先给搁一搁;说得正和皇帝心里,马上写“此议甚合圣意”,再递过去。这样久而久之,领导当然觉得你才是自己人。皇上身边的顶流“懂事小棉袄”,没有人比得上。
权力这东西,越用越顺手。靠着懂事和机灵,短短十几年,和珅直接从户部侍郎火箭般升到六部五部的“尚书”,最关键的军机处也成了自家后院。他一人能和大半个内阁“分庭抗礼”,都说“二皇帝”不是浪得虚名。在职期间,吏部、户部、刑部、理藩院全进他口袋。连福康安、阿桂这样的老资格元勋,碰到他都得低调打招呼。
更绝的是,他不只权力大,还把权力转成钱。谁要进京告状,先拜“和中堂”;谁想升官批文,得先走“通道”;查案先问“有没有和府背景”。京畿、通州、热河,全是他的商号,盐政、当铺、地皮、珠宝、金融样样有份。查抄出来的八亿两白银、七十多家当铺、四十多间银号还有八千顷土地,在当时动辄能填满国库十五年财政支出的巨款。全国的贪官放在一起,也比不过他一人家底儿厚。
要说世人都盯着他的贪,其实和珅走的是“权力中介模式”。有钱不是目的,是因为掌权。掌权后做什么?开后门做平台。人情来往、升迁调任、经济筹划,全部绕不过和珅。手里握着制度漏洞,谁都知道,想升官发财免灾,都得给和中堂递张条子。“只要肯送钱,谁不是自己人?”
和珅玩到最后,早已“君权万能”。但树大招风,主子永远是主子,奴才哪能越老爷?乾隆一去,风向就换。1799年,乾隆死,嘉庆立马来一个“大清洗”。正月初八被锁起来,正月十八喝鸩自尽。查家时,账单一出,全京城嘴都合不上。什么金银财宝、豪宅田庄、玉器古玩堆得像城墙,抄家单子堆成一摊纸山。皇帝一句话,三十年经营灰飞烟灭,多少人一夜回到解放前。
所有人都问,和珅怎么能爬得这么高。归根到底,就是一个“懂”字。能读懂上意、能做好下人、能打理人情、能做成买卖。在皇权时代,这样的人不存在不成功。“贴心人”、“懂事人”、“哄皇上开心的人”,才是官场最有分量的牌面。
和珅临死前留句话,“百年原是梦,卅载枉劳神。”金山银山也不过夜里做梦,人情冷暖,变脸比翻书还快。
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。皇权如山,官场如锅,和珅能在缝隙里起舞三十年,靠的不是天才,而是把所有情商都押注在一颗龙心身上。结局呢?皇帝死了,所有功劳、家产、命都“归零”。世间最难参透的,不是人心,而是天心。
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,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,请及时告知,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股票融资50万一天利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